近日,河北首個十兆瓦級水光儲智能微電網示范工程經168小時試運行成功投運,標志著國內首例農網極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中長期離網運行試驗圓滿成功。該工程實現了當地水電、光伏等清潔能源與創新型儲能系統協同互動,提高了本地新能源消納能力和局域電網供電質量,可有力服務當地鄉村振興和“雙碳”戰略落地。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對該示范工程進行了報道。

該項目位于邯鄲市西部的涉縣合漳鄉,屬太行山脈,水資源豐富,區域用電負荷較大,缺乏有效調峰手段,電網運行效率低。許繼充分發揮儲能關鍵技術創新和二次保護產品優勢,為該工程提供了水-光-儲一體化控制架構解決方案、預制艙及全套保護監控系統設備。

水-光-儲一體化控制架構解決方案
補充電網調峰手段 釋放存量電網潛能。實施微電網工程,發揮儲能站對電網負荷“移峰填谷”作用,實現區域內水力發電和用電負荷的柔性平衡,可最大降低電網峰谷差62.7%,年利用小時數由1840小時增加至3738小時,釋放了存量電網潛能,從而滿足地區負荷發展。改善電網電能質量 穩定電網電壓波動。搭建儲能站網架支撐,有效降低中壓電網長距離傳輸損耗。同時,結合儲能快速響應能力搭建微電網管控平臺,通過制定屬地化電壓控制策略,實現實時監測微電網多節點電壓,能夠快速、準確、平滑地響應地區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變化,解決水電發電隨機性、間歇性、波動性等問題,提升電網電能質量。提升清潔能源消納能力 發揮自然資源優勢。發揮儲能調節作用,利用偏遠山區自然資源優勢,提升清潔能源就地消納能力,預計實現本地清潔能源發電量提升至57.1%,在降低遠距離電能傳送損耗的同時,推動“雙碳”目標的實現。弱化高壓支撐需求 減少電能傳輸網損。實現儲能站“移峰填谷”,增強地區電網就地平衡能力,對高壓電網支撐需求相對減弱,能夠緩解高壓電網投資壓力,同時有效解決邊遠山區高壓遠距離串供問題。
預制艙及全套保護監控系統設備
XJPC-8000系列預制艙。單艙雙列布局:實現施工現場“零”拼接,艙內設備完全工廠化預制,設備集成能力提升17%,運維空間提升23%。模塊化技術:設備檢修更換效率提升30%。多層斷橋隔熱密封結構:艙體密封性能達到行業最高的IP55,保溫性能提升27%。多層防腐工藝:艙體防腐性能通過1440小時中性鹽霧、336小時交變鹽霧第三方檢測。加強型抗震設計:預制艙整體抗震性能達到9度,為行業最高等級。高效能建設:可實現建設周期縮短40%,占地面積減少30%,全壽命周期內成本降低10%。PAC-8500自主可控變電站監控系統。以“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先進適用、集約高效”為原則,實現變電站“全面自主可控、系統功能優化、設備全面監控、安全防誤有效”,滿足無人值班、設備集中監控的業務需求。PAC-8500自主可控變電站監控系統通過了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行業鑒定,鑒定結論為整體國際領先。800E系列繼電保護裝置。許繼研發的新一代交流繼電保護產品,采用過程層免配置、內存數據全景透視和異常溯源等技術,具備硬件ECC校驗、板卡缺陷精準定位、保護出口硬壓板狀態智能管控、縱聯通道收發延時一致性監測等功能,提高了設備運維可視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實現產品關鍵技術性能、整體可靠性及易用性的躍升。
許繼積極踐行可再生能源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為可再生資源富集的偏遠山區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十兆瓦級解決方案,將有力提升當地能源利用效率,增強電網運行的可靠性。該項目正式投運后,每年將為合漳鄉區域增加5%至8%的水電和光伏收益,讓居民停電時間降低70%以上,電網峰谷差降低40%以上,1000余戶電網末端居民的供電質量將得到明顯改善。